本报讯 连日来,歙县在中国传统村落——歙县北岸镇大阜村潘氏宗祠维修工程施工现场,鼓励工人们正在按原结构恢复墙体、和支会力更换残损的持社木构件。据了解,量参利用潘氏宗祠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文物建筑面积900多平方米,建筑是保护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很高的歙县文物保护价值。 “自6月份开工以来,鼓励我们采取‘最小干预’原则对建筑屋面瓦件、和支会力木基层等进行修缮,持社尽可能真实完整地保留宗祠的量参利用历史原貌和建筑特征。目前施工作业面已经全部打开,文物正按照批准的建筑施工方案逐步推进,争取项目早日完工。”项目现场安全员蒋海飞介绍。 歙县是文物大县,县内现存登记在册的不可移动文物3785处,中国传统村落数量总计148个,省级传统村落234个,同时拥有国家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1处、名镇1处、名村5处。近年来,歙县积极整合文物保护和徽州古建筑保护等建设资金1.1亿元,对文物及古建筑进行修缮保护利用,对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取得显著成效。 在注重文物保护的同时,歙县成立了徽州古建筑保护利用工程及国保、省保集中成片传统村落整体保护利用工作领导机构,各乡镇、村也成立相应的机构和民间保护协会,在文物分布较多的乡镇与61名文保员签订了责任书,由其负责文物古建筑的日常管护工作,逐步形成了县、乡镇、村、民间组织四级保护管理网络。 为努力让文物“活”起来,歙县还通过与展示基地打造相结合、与异地保护项目相结合、与民生建设需求相结合、与认领、认租、认购相结合、与旅游开发相结合等方式,打造了雄村、许村等一批以人文历史为背景,以徽州民俗文化为肌理的精品村落、景区,向世人展示博大精深的徽文化。“下一步,我们将全面完成本年度文物保护计划和目标,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文物建筑的合理保护利用,让老文物在文化和旅游发展中焕发新光彩。”歙县文物事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方凯 吴嘉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