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濉溪“非遗”《夏派唢呐研究与传承》出版

时间:2025-05-29 05:05:09来源:校园修真狂少王大兵小说 作者:知识

  8月5日,非遗“中国好人”“省最美文化热心人”、淮北濉溪县戏剧曲艺家协会会长周志民,濉溪唢呐把安徽文艺出版社前不久出版发行的夏派由他与濉溪县文化馆馆长李俊民两人编著的《夏派唢呐研究与传承》一书,赠送给濉溪青年唢呐爱好者李义礼,研究并向他当场传授省级“非遗”夏派唢呐技艺。传承出版

  夏派唢呐历史久远,非遗渊源深厚。淮北历史上因战争或政权更替传承曾中断,濉溪唢呐但在民间生存力强,夏派虽没有文字记载,研究但仍然较完好传承下来。传承出版清末、非遗民国初期以来,淮北夏派唢呐流传于苏鲁豫皖交界的濉溪唢呐广大区域,在淮北、宿州等地最为流行。从第一代传人夏洛宏开始算起,现已近200年历史,如今已有七代传承人。在历代唢呐先辈的演艺传承下,夏派唢呐以其“闷”“咔”“ 秘”(又称“咪”)三大演奏特点,深受广大群众喜爱。淮北地区民间广泛流传着一句顺口溜“办喜事啥不怕,就怕没有‘夏’喇叭”。

淮北濉溪“非遗”《夏派唢呐研究与传承》出版

  周志民上个世纪70年代初入门拜师“夏派唢呐” ,成为“夏派唢呐” 的第四代传承人。周志民不仅全面继承了先辈们的吹奏方法,还坚持创新发展,积极发扬夏派唢呐艺术风格,广泛吸纳众家唢呐艺术之所长,挖掘整理优选出了各类曲谱200多首。为使省级“非遗”夏派唢呐技艺能够传承发扬光大,便于青年唢呐爱好者学习,2018年他萌发了编著《夏派唢呐研究与传承》一书的念头。

淮北濉溪“非遗”《夏派唢呐研究与传承》出版

  《夏派唢呐研究与传承》一书, 内容涵盖唢呐大笛牌“凡字调”“乙字调”“工字调”“假五眼”“快慢欠场”、《朝天子》《上朝忱》《出天子》《对舞歌》等120首;民间传承乐曲《柳瑶金》《八句娃娃》《抱妆台》等76首,其中《上朝忱》《八句娃娃》《柳瑶金》等27首曲目编入《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安徽卷》(2007年5月出版);咔戏套路吹奏“淮北梆子戏”“淮北花鼓戏”“淮北泗州戏”“河南曲剧”“淮北坠子”“淮北琴书”“二夹弦”7个剧种;创作乐曲《扬鞭催马唱丰收》《山乡喜讯》《乡企发展奔小康》《小康喜讯传北京》《农家乐》《福临门》《拉呱》7首。“《夏派唢呐研究与传承》的问世,有益于淮北夏派唢呐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安徽省群众艺术馆原馆长涂小平作卷首语,对本书的出版发行给予高度评价。

淮北濉溪“非遗”《夏派唢呐研究与传承》出版

  数年来,周志民不遗余力地培养出一支艺术精湛、乐于奉献的民间文艺队伍。如今有成名弟子35名,培育夏派唢呐至第七代传承人,演出团队26个,获奖100余件,其中“国家级”获奖10余件,省级获奖30多件。

  “夏派唢呐在皖北久负盛名,一些独特乐曲好听,俺想学就是找不到曲谱。今天周老师赠送我《夏派唢呐研究与传承》一书,真是求之不得的一件大好事呐!”李义礼感激道。(记者 吴永生 通讯员 陈若奎)

相关内容
推荐内容